精选2024年人民日报优质时评一月一个大热点!速记
哈尔滨冰雪旅游爆火,热情好客的本地市民“让景”于客、纷纷承诺:“不下馆子不洗澡,不开破车满街跑,要有游客来问好,还给免费当向导。”哈尔滨的热情不仅感染了游客,而且直观体现在相关数据上:2023年12月29日至2024年1月2日,铁路发送旅客133万人次,日均发送旅客26.6万人次;哈尔滨机场共保障航班1413架次,运送旅客20.5万人次,同比分别增长66%、93%,创同期历史新高。
人造月亮、飞马踏冰、热气球、交响乐团……这个冬天,哈尔滨为了招待五湖四海的客人们,不遗余力地展示诚意和创意,把游客宠上了天。
2.文旅消费者越来越看重品质化、特色化的旅游体验,文旅市场也因此进入创意制胜的时代。
3.面对外地游客,很多地方都喜欢说“来的都是客”。文旅新格局中,希望越来越多的地方能意识到“来了就是家里人”。
一段文字寥寥数语,即可在技术的加持下自动生成逼真视频?日前,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发布了视频生成新模型Sora的多部作品,普通人输入文字就能一键“混搭”,不仅视频流畅、运镜丝滑,而且画质逼真、细节精良。
我国生成式大模型密集“上新”,人工智能深度融入生产生活。给现在和未来构筑一条安全抵达的通道,我们每个人都是见证者,也是参与者。
1.当2024年Sora展现出机器更加精准地感知和理解物理世界的“超能力”之时,一系列问题同样被放大:我们如何维护人类的尊严,发掘人类更大价值?在AI时代如何关照人类个体,给予足够的尊重与共情?在科技伦理被重视的同时,如何保证人工智能尊重我们的文化背景、价值观、保障我们对社会公平公正的不懈追求?在愈发强大的AI面前,我们该如何自处?显然,这些问题需要人文学科在倒逼之下,做出与人工智能发展速度相匹配的努力。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句“要充分拥抱AI技术”的心理按摩,而需要人文学科实实在在的深入研究、真诚切实的建议与引导。
2.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成熟,99%的“搬砖汗水”将逐渐被机器取代,只有那1%的人类灵感是不容易被机器取代的,在读书阶段,年轻人要用基于自主学习的创新汗水去灌溉那1%的人类灵感,去培养蕴含着人类灵感与人性光辉的基础创新、平台创新、内容创新、模式创新以及文理商工跨学科融合创新能力。
3.在网络上,有业内人士分析Sora可能给世界带来的影响,有专家反思中美AI技术的差距,当然,也有人指出Sora存在的不足,此外,还有不少人在讨论如何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,催生中国的技术突破……这些不同角度的讨论都具有价值,有助于推动人们去反思现实问题,补齐创新短板。
去年以来,马面裙的爆火带动了国潮时尚消费风潮。在某社交平台上,马面裙相关笔记超100万篇,相关商品超56万件。在短视频平台上,多个马面裙相关话题播放量破亿次。在马面裙走红背后,中国汉服市场规模呈现出持续扩大趋势。报告显示,2023年中国汉服市场规模达144.7亿元,预测2027年有望达到240亿元。
1.国潮消费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,围绕相关产品形成了产业集群,也让相关传统纺织产业集群“老树发新芽”。
2.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的结合产生了新需求,不断推动生产端在设备、工艺和技术上创新,也意味着新的要素和新的模式进入传统产业,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。
最近以“人生的容错率是很高的”为话题的短视频成为了热搜。这样的一个观点引起了许多博主的共鸣,纷纷发表了赞成这种说法。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,这只不过是在摆烂,给自己不去努力的借口;是精神胜利法,不功利主义就无法填饱肚子。
容错率并非鼓励懒惰或沉沦,而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在失败中学习,在挫折中成长。
1.有人曲解了“人生的容错率”的观点,将其当作了“麻醉剂”,使自己麻痹,以此来逃避责任,放弃努力,甚至沉溺于消极的态度中。
2.我们应该珍视每一次机会,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,勇敢地承担责任,不断努力追求进步。
近期,许多高校发布论文写作规范时,对人工智能(AI)的应用设定了明确规则,禁止利用AI实施学术不端行为,并规定了AI生成内容检测、学生自查自纠、教师专项指导等配套机制。这些举措,有利于规范AI的应用,确保学生自主完成论文。
同质化并不完全是抹除个性,看似千篇一律的momo背后各有各的精彩。然而,momo的存在,也在一定程度上卸去了现实的规范,网络发声容易变得随性随意,不乏个别momo妄图肆意妄为。需要强调的是,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,momo也不是包庇纵容违法言论的保护伞。
1.面对AI浪潮,应该与时俱进、拥抱变化,也需要扬长避短、兴利除弊。应用不等于滥用。
“学历不但是敲门砖,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,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。”近日,一句网友的独白登上热搜,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。这个梗最早源自鲁迅先生的作品《孔乙己》中的一句:“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”。“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”反映了很多年轻人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境。十年寒窗苦读,取得了比较高的学历,但是踏入社会才发现,很难找到一份专业对口又薪水尚可的工作。体力劳动能赚钱,但是又放不下高学历的身段,故高不成低不就,陷入尴尬和困顿。
“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,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”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共鸣,在热搜榜上居高不下。大家纷纷自比“孔乙己”自嘲,甚至有人再次高举“学历无用论”的大旗。这样的热点事件背后,我们该如何去解读埋藏在“脱不下的长衫”背后的不安呢?
近日,“萝卜快跑”“无人驾驶出租车”等话题引发广泛关注。媒体报道称,“萝卜快跑”在武汉市全无人订单量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,单日单车峰值超20单。据悉,“萝卜快跑”在武汉开启服务以来,凭着每6公里仅需支付4元的超低价,订单量一直强劲提升。
2.我们要积极拥抱科技创新,也要正视创新带来的种种问题,平衡技术进步与社会福。
2024年巴黎奥运会于当地时间8月11日闭幕,中国体育代表团于本届奥运会获得40金27银24铜共91枚奖牌,金牌数与美国队并列排名第一,创造了参加境外奥运会的最佳战绩。此次奥运会,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参赛项目数量、金牌总数和质量、金牌项目覆盖面等方面均实现了突破。
从百年前的4名运动员报名参加巴黎奥运会,到如今的405名健儿代表中国参加巴黎奥运会,中国人追梦的脚步永不停歇。
1.一百年的跨度中涌现了无数健儿,通过不懈的拼搏在风云激荡的赛场上不断奏响强音。
2.公共场所姓“公”,承担着重要公共服务职能,首先应该考虑普惠性,应优先保障和满足绝大多数群众的基本需求。如果因过分追求商业利益而挤占公共服务空间,使公共服务属性打折扣,无疑是本末倒置、适得其反。
“石湾有个老妈妈,思想品德真不差。桥头烧了一缸茶,路人喝了都念她……”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厦铺镇藕塘村的“凉茶奶奶”徐桂梅,义务为过往路人烧茶36年,赢得各方称赞,乡亲特地以山歌传颂她的事迹。不久前,中央文明办发布今年第二季度“中国好人榜”,94岁的徐桂梅登上榜单。
2.桂梅亭”的修建,定格并放大了“凉茶奶奶”身上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,功德无量,善莫大焉。
济南趵突泉又称“天下第一泉”,泉水中的鲤鱼体态圆润,于2022年开始走红网络,被戏称为“猪鲤”。近日,多位网友在网上发帖,称趵突泉大鲤鱼在国庆假期因游客过度投喂撑死。工作人员表示,趵突泉景区一直有人工提示“不能投喂”,景区本身也不出售鱼食。游客自行投喂的食品会导致鱼消化不良,事物腐败更会破坏水质,影响鱼的生存环境。
随意投喂动物不仅危害它们的健康,还会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损害。换言之,如果不加节制、不讲科学,热情的投喂也有可能变成“甜蜜的陷阱”,成为动物的“灭顶之灾”。
1.投喂动物这一行为本身并无恶意,但其造成的不良后果往往无法用“善意”来搪塞。
2.善待动物,首先应尊重其生存规律,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动物保护意识,为交往留出适当的距离。
历史文化的滋养,不仅在思接千载、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,也在可感、可知、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让文物亲民而不“高冷”,有趣但不失厚重,才能更好擦亮文化瑰宝。在“博物馆+”上多下功夫、做文章,既能推动更多人触摸历史文化、感悟文脉流淌,也能为美好生活添彩。
1.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“走出”博物馆,拓展博物馆的“文化半径”,有助于让更多人享受到博物馆文化的滋养。
12月2日,国家语言文字权威期刊《咬文嚼字》发布“2024年十大流行语”,分别为:“数智化”“智能向善”“未来产业”“city不city”“硬控”“水灵灵地xxx”“班味”“松弛感”“银发力量”“小孩哥/小孩姐”。据《咬文嚼字》编辑部称,今年流行语折射出的时代特征十分明显,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“智能时代已经来临”“以0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正成为社会关注焦点”“老年群体成为社会发展更为重要的推动力量”。
1.在这份调查中,00后最推崇的流行语是“抽象”,90后最推崇的是“偷感”。值得一提的是,小红书发布的2024年度关键词正是“抽象”。但以社会学和语言学的标准来看,“抽象”的词义还比较模糊,所以没有入选《咬文嚼字》的年度流行语。
2.“小孩哥/小孩姐”的称呼变化,是年轻人对年龄界限的模糊与跨越。或认真,或戏谑地对年龄与成熟度进行重新定义,是人们以更加包容、开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不同阶段与角色的折射,也是社会对年轻一代的理解与接纳。
3.流行语的兴起,离不开时代的助推与社会活动的活跃。比如“数智化”“未来产业”无疑折射出科技变革对经济和生活的深刻影响;“city不city”“松弛感”等则体现了城市生活的多样化和现代人对精神状态的关注。九游官网app九游官网app